top of page
Blacksmith-min.jpeg
打鐵計劃

2019-2022

黃嘉文、廖枕安

鐵件、多聲道聲音、多頻道錄像、訪談文件

捷運雙連站附近,人潮擁擠的寧夏夜市旁,大稻埕的邊緣,有一條興城街,是臺北的「打鐵街」。因鄰近大稻埕碼頭,雙連火車站在側,河流與鐵道的交通之便帶來榮景,1970~1990年代鋼鐵產業極盛,當時臺灣作為國際拆船業重心,有「拆船王國」之稱,連動鋼鐵業與十多種產業的興起。船隻拆下的零件經過巧工,可重新作為修繕船隻或進口機器使用,是打鐵街師傅最擅之能事。打鐵街從現承德路、興城街一帶,綿延至臺北車站後站,有兩百家鐵工業相關店鋪,可稱臺灣經濟起飛時期的重要幕後推手,然而一如大多傳統產業,他們的歷史鮮少被書寫記憶。隨著拆船業沒落,環保意識抬頭,科技演變,產業外移市郊,如今僅剩興城街還存留為市區內鋼鐵工業的聚集經濟地,像一道時光縮影般的存在,並準備好迎接隨時可能到來的都更。 打鐵街的興衰緊扣臺灣的產業歷史,也是傳統產業及城市老街區受政經環境影響而轉變的典型之一。「打鐵計劃」為許雁婷2019年開啟的長期計劃,此次在「感野」展出的影像及訪談文件,集結計劃創作團隊自2019年至2022年的部分田野調查及三次階段性分享的展覽過程。藉由聲響、影像、光影與材質,探索歷史、空間及老師傅們的勞動經驗、身體記憶如何被記寫、轉化為另一種存在,持續實驗從現在連結過去與未來的可能。 主創:許雁婷 共同創作:黃嘉文、廖笠安 攝影:風宗廷 特別感謝:三協熔接所、永欣電動吊車行、福億企業行、宜鉅企業社、正祥齒輪、上杰鋼鐵、狠主流多媒體、台北國際藝術村、打開—當代藝術工作站、洪建全基金會/覓計畫、許志鴻、劉永明、葉倫會

bottom of page